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,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。(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)
关闭
{{settrSelectedText ? settrSelectedText : '更新时间'}}
{{sexSelectedText ? sexSelectedText : '性别'}}
{{ageSelectedText ? ageSelectedText : '年龄'}}
{{settrSelectedText ? settrSelectedText : '更新时间'}}
选择城市
切换城市分站,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

当前选择城市:总站
总站 {{item.sitename}}

各地人才争夺激烈 杭州靠什么突围?

时间: 2022-07-27 09:42 分类: 行业资讯 来源: [转载]

请用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: {{clickNum}}

正值毕业季,各地人才争夺激烈了起来。


大城市“放下身段”。上海再度放宽落户政策,免打分直接落户范围,扩大到应届硕士毕业生;郑州出台青年人才新政,包含创业补贴、安家补助、人才公寓等全套福利……


小县城也开足马力。在遂昌,首次新引进的全日制硕士,及高考第一分数段录取的全日制本科,可享受45万元政策奖励。


一方面是市场信心不断恢复,生产、消费需求增加;另一方面是城市之间越来越“卷”,引才竞争持续升级。


杭州,靠什么突围?怎么引?


全面开花,动起来


6月17日,余杭区揭牌成立人才发展集团;


6月27日,杭州市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,本科、研究生毕业两年内可先落户后就业;


7月20日,钱塘区一口气聘任13位全球引才合伙人,其中不乏院士、“鲲鹏行动”人才、重点企业负责人、头部投资机构等……


近一个月,杭州为人才铆足了劲。记者也发现,与过去相比,杭州“上下联动”,市、区两级全面开花。


为什么?


“面对新的竞争形势,杭州等不起,必须动起来。”杭州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。


近年来,以云计算、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,涌现出阿里巴巴、网易等为代表的“大厂”,造就杭州数字经济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的纪录。


然而,随着互联网从“爆发式增长”转为“中高速换挡”,势必带来杭州人才引进模式的转型。此外,受疫情冲击影响,从长期看,杭州经济面临加快转型升级的趋势,产业结构的调整,必然带来人才需求的调整。


比如,当下,杭州正在发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文章,发展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产业,这些新风口亟需大量人才。


除了给政策,杭州还要打造越来越多的平台,有“高大上”,仅名校名院名所,杭州就投入超千亿元打造。


在城西大走廊,集聚浙江大学、西湖大学等68个重点平台,吸引全省60%“鲲鹏行动”计划专家、80%国家杰青和优青、60%国家省级科技奖、超50万人才。


平台也有“小而美”。

杭州已培育102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大量擅长机械制造、电气工程、汽车维修等工种的技术工人集聚于此。


由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等相互协作形成的科创平台矩阵,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强力引擎,也是承载高端人才的强大磁场。


磁场更强,才能让更多“掐尖”和蓝领汇聚杭州,为杭州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。


怎么用?精准识才,把好钢用在刀刃上


把人引进来,算不算人才,究竟谁说了算?


在这背后,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正视的是,评价体制不顺、机制不够完善等,仍是当下人才工作的瓶颈,导致人才资源浪费。


在人才评价上,杭州早已在破题。


从B类国家级人才的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,到被认定为杭州“高层次人才”的90后快递小哥李庆恒,无不反映出,杭州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出发,对人才数量、质量、结构等有机协调,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。


以往,人才认定的权限在政府,而政府认定的人才,不一定符合企业需求;而企业需要的人才,又不一定能够得到政策支持,这就造成人才与发展无法融合的现象。


不唯学历、荣誉、奖项等倾向,杭州正在推进“三定三评”人才分类认定新模式,首批授权590余家重点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,提供万余个人才授权名额。


这意味着,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,在人才认定中有了更大话语权,将企业需求与各类人才精准对接,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。


破题的方向,还有“流动”。面对杭州西部人才短缺难题,杭州在市级重点人才计划中设置西部专项,给予一定名额支持。数据显示,杭州西部区县(市)经分类认定的高层次人才,由2015年223名增长至2021年的6170人,增长27倍。


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、大学教师和博士,走进杭州西部5个区县市,助力当地乡村振兴。往大了说,这是杭州在探索有利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,实现人才与城市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

当好先行者,杭州需要破题的还有更多,比如,提高人才工作者的认知和政策水平,让人才有主人翁的归属感和幸福感;塑造更有杭州特色的文化,让更多人才被城市文化魅力所吸引……


怎么留?想得更远一点,做得更细一点


这样的引才竞争,对标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地,杭州并没有优势:科研院所没北京多,国际影响力没上海大,开放程度也没粤港澳高。


要真正留住人才,光有政策和平台还不够。正如一位网友调侃城市之间的引才竞争:“你只想到了我,但它却想到了我的下一代。”


人才选择一个城市,往往还会看重这座城市的综合优势,包括交通出行、医疗教育、营商环境等。


像成都,宜居指数高成为其吸引人才的主要亮点;像青岛,海洋城市的魅力牵引人才回流。正所谓,所有提升城市品质的事,都是关乎人才的工作——


它可以是出行的幸福感。比如,随着地铁3号线后通段的开通,杭州地铁已开通运营450公里,日客流量最高达356.16万人次,快速和便捷的优势,使地铁成为我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;


它可以是健身的“小确幸”。受惠于亚运红利,从今年5月起,杭州游泳健身馆、大小莲花、桐庐马术中心……杭州已有54个竞赛场馆实现局部开放或全面开放,让我们锻炼身体越来越方便;


它也可以是随叫随到的服务。今年,杭州升级推出“一码六服务 人才杭帮彩”机制,包括热线服务、窗口服务、结对服务等六大服务,拿杭州人才码来说,142项服务涵盖创新创业、出行、文旅、就医等精细化需求。


作为一座数字之城,杭州在留才上注重引入数字之力。在杭州医药港,新上线的生物医药产业大脑,整合供应链、科学服务等资源,为企业解决业务推广、临床检测等精准服务。


从美国回来创业的嘉因生物创始人吴振华博士很有发言权,从“一人一包”到拥有一家155名员工、1.2万方场地的企业,他只用不到三年。“企业遇到成果转化难关,政府第一时间帮助对接,让我们以最快速度拿到临床资源。”吴振华说。


人才服务的精准度,也是一座城市品质的体现。希望未来某一天,来杭州的每位人才,都会情不自禁唱起那句,“确认过眼神,我遇上对的城。”